5月第一个交易日,“中特估”继续乘风破浪,A股银行板块集体大涨。
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在推进,中特估体系也在积极构建之中。在市场缺乏增量资金背景下,市场选股范式已经转向数字经济AI+、央国企价值重估的两条主线,此两主线也成为机构投资者调仓的主要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A股市场上,中证央企结构调整指数今年累计上涨近15%,而H股市场上,恒生港股通中国内地银行指数今年累计涨幅达到11.96%;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今年累计涨幅达到10.62%。
(资料图片)
银行股“沸腾”,A+H市场中特估持续深入5月4日,A股银行板块集体大涨。截至收盘,银行板块内42只个股中有41只个股“飘红”。其中,民生银行涨停封板,中国银行大涨7.36%,中信银行大涨6.77%,交通银行大涨6.28%,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股价创下阶段性新高。
显然,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即“中特估”)的催化下,央国企价值重估正在不断走向深入。A股市场上,市场关注度较高的“中特估”指数产品是中证央企结构调整指数,其前十大权重股汇聚央国企各领域行业龙头,低估值高股息特征明显,获得公募基金重仓配置。
该指数年初以来累计上涨近15%,超过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而跟踪该指数最大的指数基金“央企改革ETF”(512950)最新估算规模超60亿元。在H股市场主要指数产品上,恒生港股通中国内地银行指数,今年累计涨幅达到11.96%;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今年累计涨幅达到10.62%,双双排在香港股市主要股指的前列。
“原先央企的折价至少要修复掉。至于是不是溢价,市场可能会再重新去讨论。” 星石投资首席权益投资官、副总经理郭希淳表示,目前很多大型央企的估值出现修复,也是跟全球的政治经济环境有关。贸易摩擦以前讲的更多的是全球化,全球化意味着有非常重要的产业地位,但是现在的时代可能不一样了,逆全球化的讨论越来越多,除了自身盈利上的价值以外,所有关键环节的战略价值应该得到重估。跟贸易摩擦之前不一样的大时代背景,使得过去市场无视的战略价值现在重新被挖掘出来了。
重阳投资认为,今年实行的港股双柜台制度可能预示着香港资本市场未来会成为离岸人民币保值增值的重要工具,是做大人民币离岸市场、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环,香港市场的地位相较过去更重要,同时估值足够便宜。随着参与人民币计价、交易的国家今年大幅增加,这些国家的投资者未来会持有越来越多的人民币资产。
机遇在哪里?央企估值优势+高股息特征+数字转型根据第三方平台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后续看好的投资机会,43%的私募认为数字经济主线节后值得继续重点关注;37%的私募则认为央企、国企为代表的蓝筹股值得关注;11%的私募认为个股分化已经十分极致,后期市场风格将趋于均衡,处于低位的新能源有望复苏;9%的私募表示数字经济可能中期调整,节后市场将更多趋于不同板块的轮动,消费、医药、地产、周期等板块将有轮动机会。
君茂资本董事长潘亚军表示,在经济复苏势头并不强劲背景下,受益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低估值国企股是除了AIGC(人工智能)之外,另一个市场认可度较高的方向。过去国企(尤其是央企)的治理结构存在很多问题,中小股东的利益和管理层的利益不一致,国企的激励机制和经营效率普遍也不高。在国资委的新要求之下,这些事情正出现有利的变化,国资委的考核指标开始与资本市场中小股东关注的指标逐渐接近,这为国央企的经营改善和估值提升提供了基础。所以,本轮国央企的上涨有其内在合理性,但需要警惕单纯拔估值式的上涨,只有不断提升业绩和ROE(净资产收益率)的企业才有望获得持续认可。
目前,央国企的盈利稳定性和现金流改善度是投资者着重关注的财务指标。根据中信建投策略团队的计算,今年一季度,中央国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44.3%、5.3%、8.2%,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行17.5、8.5、2.5个百分点,相对改善趋势明显。
业绩稳定性具备支撑叠加经营现金流占比出现上升趋势,为央企进一步提升分红率创造了一定基础。相关统计显示,央企与地方国企在2022 年分红总额合计为 1.09 万亿元,占市场分红总额近三分之二,“压舱石”作用凸显。其中,央企表现格外“亮眼”,超过一半上市公司连续 5 年分红, 五分之一上市公司连续 3 年红利增长,体现其较高的分红质量。
责编:桂衍民校对:杨立林